在司法实践中,判断一万元是否属于小额诉讼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即为小额诉讼。这一规定明确了小额诉讼在标的额上的判断标准与当地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挂钩。
例如,若某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万元,那么该省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就是4万×30% = 1.2万元,在此情况下,一万元属于小额诉讼;若某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万元,那么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就是6万×30% = 1.8万元,此时一万元同样属于小额诉讼;但如果某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万元,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就是3万×30% = 0.9万元,这种情况下,一万元就不属于小额诉讼。
实际案例说明 案例一:甲和乙在A省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基层法院,合同标的额为一万元。A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万元,按照30%的标准计算,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为1.5万元。由于此案标的额一万元低于该上限,且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审理,并实行一审终审。
案例二:丙和丁在B省因民间借贷纠纷诉至基层法院,标的额也是一万元。但B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5万元,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为0.75万元。因此,此案标的额一万元超过了该省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法院按照普通程序进行了审理。
实用法律建议
- 对于当事人而言,在提起诉讼前,可先了解当地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初步判断自己的案件是否可能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如果符合条件,选择小额诉讼程序可能会节省时间和诉讼成本,因为小额诉讼程序通常较为简便、高效,实行一审终审,能更快地得到裁判结果。
- 在案件标的额接近当地小额诉讼标的额上限时,要谨慎考虑案件的复杂程度、证据收集等情况。如果案件相对复杂,即使标的额在小额诉讼范围内,也可以与律师充分沟通,权衡是否选择小额诉讼程序,因为一旦选择小额诉讼程序,后续就不能再转为普通程序(除法定特殊情形外)。
- 若对案件是否属于小额诉讼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向法院立案庭进行咨询,以便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诉讼程序,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