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商标侵犯知识产权是否会坐牢?


近似商标侵犯知识产权是否会坐牢,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明确什么是近似商标和侵犯知识产权。近似商标是指两商标相比较,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文字与图形的整体结构相似,易使消费者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而侵犯知识产权则是指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我国,对于近似商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来处理。 从《商标法》角度来看,一般的近似商标侵权行为,多属于民事侵权范畴。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涉及坐牢的问题,主要是承担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责任。 然而,如果近似商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就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虽然强调的是“相同的商标”,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近似商标达到了足以让消费者产生混淆,且情节严重的程度,也可能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论处。比如,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等情形,都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所以,近似商标侵犯知识产权不一定会坐牢,但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就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在商业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商标的合法使用,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