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打欠条能受法律保护吗


借钱打欠条一般是能受法律保护的,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订立欠条的行为人得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打欠条的人要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状态不正常、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打欠条,可能就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其次,当事人各方意思表示要真实且一致。也就是双方是真心实意达成的借款和打欠条的约定,不存在一方欺骗、威胁另一方的情况。如果是被逼迫着打欠条,那就不符合这一条件,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最后,欠条内容与签订程序均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要是借款用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那这种欠条就不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对此也有明确要求。 当满足这些条件后,一旦发生纠纷,债权人有权依据欠条主张债务人还款。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欠条就是能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债权凭证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凭欠条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还钱的债权请求权有诉讼时效,普通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计算期限从欠条上注明的还款期限截止之日起。要是没有注明还款期限,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但要给一定合理准备时间,在这个合理时间届满后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也有中止和中断的情形。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意思表示真实: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指社会一般利益或道德观念。 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计算暂时停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过时效期间失其效力,重新起算时效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