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利息债权人可以解除借款合同吗


在我国法律框架下,拖欠利息时债权人是有可能解除借款合同的,主要有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方式。 协议解除比较好理解,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经过商量,都同意解除借款合同,那么这种情况下合同就能解除,这依据的是《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还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当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就可以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则是当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如果借款人拖欠利息,符合一定条件就会构成法定解除的情形。按照《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是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是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若借款人拖欠利息,经债权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还是没有支付利息,那么就符合“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这一情形,债权人就可以依法定程序解除借款合同。 另外,如果因为借款人拖欠利息,导致债权人当初签订借款合同想要实现的目的没办法达成了,比如债权人把钱借给对方是为了获取稳定利息收益用于特定用途,结果对方拖欠利息让这个目的无法实现,这就符合“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债权人同样能解除合同。 所以,当借款人拖欠利息时,债权人要根据具体情况,看看是否符合协议解除或法定解除的条件,以此来决定能否解除借款合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协议解除:就是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解除他们之间签订的合同。简单说,就是大家商量好了,都同意不履行这个合同了,那合同就解除了。 法定解除:是指当出现法律明确规定的某些情形时,当事人不用经过对方同意,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就可以解除合同。这些情形是法律事先规定好的,只要符合其中一种,当事人就能依法解除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