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能查到对方财产吗?


在离婚时,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查到对方财产的,但这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途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调查财产的必要性。在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所以,查明双方的财产状况对于公平分割财产至关重要。 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查到对方财产呢?一方面,当事人自己可以通过一些合法的方式进行初步查询。比如,对于房产信息,如果知道大致的位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查询相关房产登记情况。不过,这种查询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只能查询到以本人名义登记的房产等。对于银行存款,如果知道对方的银行账号或者开户行信息,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然后持调查令到银行查询对方的账户余额及交易明细。 另一方面,如果当事人自己难以获取对方财产信息,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在离婚案件中,法院可以依职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比如向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查询对方的存款、股票等财产情况;向不动产登记部门查询房产信息;向车辆管理部门查询车辆登记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对方财产必须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如果采用非法手段获取对方财产信息,可能会侵犯对方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并且取得的证据也可能不被法院认可。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总之,在离婚时,通过合法的途径是可以查到对方财产的,这有助于保障当事人在财产分割中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