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是否能够进行口头约定?
我最近有借款的打算,和对方关系还不错,所以想着口头约定一下借款事宜,也省事儿。但又担心这样可能会有法律风险,不太清楚从法律角度看,借款合同能不能进行口头约定,要是口头约定了,后续出问题了该咋办。
展开


借款合同是可以进行口头约定的,但存在一定限制条件。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这意味着,自然人之间借款,如果双方都同意口头约定,那么法律是认可这种口头借款合同的。 除自然人之间借款的情况外,其他的借款合同通常需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因为书面合同能更清晰明确地记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内容,一旦出现纠纷,书面合同作为证据也更具有说服力。 而口头约定的借款合同,虽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也是有效的。比如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以及合同的内容是确定的或可能的,那么口头约定的借款合同也是成立的。不过,口头约定最大的问题在于发生纠纷时举证困难。除非对方承认借贷事实,或者您有其他证据证明,比如通话录音、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否则难以确认双方借贷关系的存在。 所以,在进行借款活动时,如果是自然人之间的小额借款且双方信任度高,口头约定未尝不可,但最好还是保留一些能证明借款事实的证据。如果是数额较大或者涉及非自然人之间的借款,为了保障双方权益,避免后续纠纷,建议签订书面的借款合同。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比如,成年人一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签合同等;未成年人等可能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等民事活动中,表达出来的意思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