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借钱可以起诉吗?


在探讨未成年借钱能否起诉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白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向他人借钱,这种借款行为本身在法律上是不具有效力的。即便起诉,法院也会认定该借款行为无效。不过,虽然借款行为无效,但出借方有权要求其监护人返还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这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对于八周岁以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借钱的数额较小,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状况相符,比如借几十元买文具等,那么该借款行为是有效的。若对方不还钱,出借人可以起诉要求其还款,其还款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因为《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而在借款纠纷中,若未成年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监护人有责任进行偿还。 如果借款数额较大,明显超出其年龄、智力所能理解和承担的范围,那么该借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一般是监护人)进行追认,如果监护人追认了该借款行为,那么借款有效,出借人可以起诉要求还款;如果监护人拒绝追认,那么借款行为无效,出借人同样可以要求监护人返还财产。 对于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借款行为与成年人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他们不还钱,出借人可以直接起诉他们要求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