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想起诉一个人,涉及一些民事纠纷,比如债务问题。但我不知道我的情况能不能达到法院的立案标准。我有借条,对方一直拖着不还钱,我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又怕不符合立案要求,法院不受理。所以想了解下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展开


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依据,下面为你详细解释。首先,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这就是说,原告得是自身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比如说,在合同纠纷里,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没履行合同义务,损害了自己的利益,那这个当事人就和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能作为原告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次,要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就是要能清楚知道是谁侵犯了自己的权益或者和自己有争议。要提供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要是被告不明确,法院就没办法送达法律文书和开展后续的诉讼程序。再者,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诉讼请求就是原告希望法院支持自己什么样的要求,像要求被告还钱、赔偿损失等。事实和理由则是支撑诉讼请求的依据,比如在债务纠纷中,借条就是事实依据,对方不还钱的情况就是理由。最后,案件要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指的是法院能处理的民事纠纷类型,像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管辖则是指哪个地方的哪个级别的法院来处理这个案件。例如,一般的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总之,只有同时满足以上这些立案标准,法院才会受理民事案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