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违法是抓股东还是法人?


当公司违法时,并不是简单地决定抓股东还是法人,需要依据具体的违法情形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股东和法人的概念。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他们通过出资获得公司的股权,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利。而法人在这里准确来说是法定代表人,他是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对外可以代表公司进行各种民事活动。 从法律责任角度看,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和责任。一般情况下,公司违法,公司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股东而言,通常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如果股东已经按照规定足额出资,并且没有参与公司的违法活动,那么股东通常不需要为公司的违法行为承担个人的刑事责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然而,如果股东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比如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或者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利益,甚至参与了公司的违法犯罪活动,那么股东就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 对于法定代表人,如果公司的违法行为是在其决策、指挥或者默许之下进行的,法定代表人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行使职权,对公司的运营和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在单位犯罪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这里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可能就包括法定代表人。 所以,公司违法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抓股东还是法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具体的违法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责任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