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法律援助,简单来说,就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当人们面临法律纠纷,却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聘请律师时,法律援助就像一场‘及时雨’,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下列事项的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是依法请求国家赔偿;二是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三是请求发给抚恤金;四是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五是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六是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七是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八是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九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于经济困难的标准,该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在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时,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标准。一般来说,当地人民政府会公布具体的经济困难标准,比如可能会参考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 此外,《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二条还规定了一些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情形,这些情形包括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时,法律援助机构不会以经济困难作为审查的条件。 在申请法律援助时,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身份证、经济困难证明等。法律援助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总之,申请法律援助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形,看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标准或者属于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特殊情况。当事人在申请时要详细了解相关规定,并按要求准备好材料,以便顺利获得法律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