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未如实说驾驶人会有什么后果?


在交通事故中未如实说驾驶人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多方面的法律后果。 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如果未如实说出真正的驾驶人,可能会影响保险公司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和理赔。因为保险公司在理赔时,会根据实际驾驶人的情况、驾驶资格等因素来判断是否符合理赔条件。一旦发现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可能会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意味着事故的赔偿责任可能会全部落到事故相关责任人身上,从而面临巨大的经济赔偿压力。 在刑事责任方面,如果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比如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未如实说出驾驶人,可能会涉嫌包庇罪等罪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真正的驾驶人存在酒驾、醉驾、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而找人顶替,不仅真正的驾驶人要承担相应的交通肇事罪等刑事责任,顶替者也可能会因包庇行为受到刑事处罚。 此外,从行政责任来讲,向交警部门隐瞒真实驾驶人的情况,属于妨碍行政执法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未如实说驾驶人可能会被认定为阻碍交警依法执行职务,从而面临治安管理处罚。这种处罚虽然相对刑事处罚较轻,但也会对个人的信用记录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总之,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该如实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配合调查处理,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