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假冒商标的商品会有什么后果?


经营假冒商标的商品,在法律上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假冒商标,简单来说,就是未经商标所有者的许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而经营假冒商标的商品,就是销售、售卖这些带有假冒商标的产品。 从民事责任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在行政责任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会涉及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你不小心进了假冒商标的商品,建议你立即停止销售,并主动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配合调查。同时,尽量提供商品的合法来源和提供者的信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你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