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它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总则编是民法典的总纲,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它规定了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等基本制度,就像房子的根基,为后面各编提供基础框架。比如,一个人要进行买卖交易,首先得符合总则中关于民事主体资格的规定,才能使交易行为有效。依据《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了总则编在整个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物权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的基本遵循。物权编规定了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制度。比如,你买了一套房子,那么你就对这套房子拥有所有权,这是物权的一种。同时,如果你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银行就拥有了抵押权,这属于担保物权。物权编通过明确物的归属和利用规则,保障了人们对财产的合法权益。依据《民法典》第二百零五条,本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 合同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保全、转让、终止等一般性规则,并分则部分规定了19类典型合同。合同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和商家之间就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合同编为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提供了明确的规则,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三条,本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人格权编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比如,你的肖像被别人未经允许用于商业宣传,这就侵犯了你的肖像权,你可以依据人格权编的相关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九条,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 婚姻家庭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规定了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等制度。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婚姻家庭编保障了婚姻家庭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婚姻家庭的稳定。比如,在离婚时,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婚姻家庭编就有明确的规定。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条,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 继承编调整因继承产生的民事关系,规定了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产的处理等制度。继承涉及到公民死亡后其财产的传承问题,继承编保障了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财产秩序。比如,在法定继承中,明确了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九条,本编调整因继承产生的民事关系。 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构成、方式、免责事由等一般规则,以及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等特殊侵权责任。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侵权责任编为你提供了追究侵权人责任的法律依据。比如,你在餐厅吃饭时,因餐厅地面湿滑摔倒受伤,餐厅就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