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关于非法行医罪的立案规定是怎样的?


在我国刑法里,非法行医罪的立案规定有明确标准。首先,什么是非法行医罪呢?简单来说,就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去给他人看病治病,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构成了这个罪。 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五十七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只要涉嫌下面这些情形之一,就要进行立案追诉: 第一种,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甚至造成就诊人死亡的。比如说,因为非法行医者的不当操作,使得患者原本健康的身体部位受伤,影响了正常功能,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立案条件。 第二种,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像鼠疫、霍乱这类甲类传染病,如果因为非法行医行为导致其传播开来,或者有传播的风险,那就得立案。 第三种,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如使用了过期药品、质量不达标的医疗用品,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第四种,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这表明非法行医者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却屡教不改,这种情况也要立案。 第五种,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要是存在其他严重的非法行医情况,同样会立案。 另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属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相关概念: 非法行医罪: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为他人治病,情节严重的行为。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这两类传染病传染性强、危害大,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医师资格:是从事医疗行业的一种法定资格认证,只有取得相应资格才能合法开展医疗活动。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凭证,没有这个证开办医疗机构属于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