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合同诈骗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也就是说,犯罪人用不存在的单位名称或者假冒别人的名字来和他人签订合同,以此骗取财物。比如张三假冒李四公司的名义和王五签订合同,骗走王五的货物。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是指犯罪人用假的票据或者虚假的产权证明来让对方相信自己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从而骗取对方信任签订合同。例如,用已经作废的支票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这种情况是犯罪人本身没有能力履行大的合同,先履行一小部分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继续骗对方签订更大的合同并骗取财物。比如甲公司没有足够资金完成项目,先履行了一小部分合同义务,让乙公司继续和其签订更大的合同,最后骗走乙公司大量资金。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这是很明显的诈骗行为,犯罪人拿到对方给的财物后直接逃跑,不再履行合同。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除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的其他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也有相应的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一般来说,“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判断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合同诈骗,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