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与违法有什么区别?


犯罪和违法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法律概念。首先,从定义上来说,违法指的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行为。这里的法律范围很广,包括各种行政法规、民事法律等。而犯罪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且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后果。 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看,违法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例如,在民事领域中,合同一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这就属于违法行为,它主要侵犯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相对有限。再比如,交通违法行为,像闯红灯、违规停车等,虽然违反了交通法规,但通常不会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而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往往会对国家、社会或公民的重大利益造成损害。比如,故意杀人、抢劫、贩毒等犯罪行为,严重威胁到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秩序。 在法律后果方面,违法的后果一般是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常见的方式有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等。比如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方需要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行政责任则包括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等。例如,对于交通违法行为,交警可能会对违法者处以罚款或者扣分的处罚。而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事处罚,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这些刑罚的严厉程度明显高于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相关法律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从法律条文上对犯罪进行了界定,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中,也对一般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责任承担方式作出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