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有哪些区别?
最近遇到点法律问题,在考虑找法律专业人士帮忙。发现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不太清楚选哪个好。想具体了解下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从执业资格、能处理的案件类型,还有收费等方面,希望能明白怎么选更合适。
展开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确实有不少区别呢。 首先,概念和执业资格不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是符合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而律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服务的执业人员。简单说,成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学历要求高中或高中以上,既可以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也能按规定条件考核取得执业资格;律师则须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这就表明律师的进入门槛更高,取得律师证难度更大。 其次,执业范围有差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能办理刑事辩护业务,而且执业地域范围受限,一般只能在一定区域内办案;律师代理没有地域限制,也能承办刑事辩护业务,业务范围更广。 然后,收费标准方面,相对来说律师收费通常要高一些。不过具体收费还得看案件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 另外,执业的法律依据也不同。律师执业依据是《律师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依据是司法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法律效力上《律师法》更高。 总之,大家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案件情况等综合考虑。如果是简单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且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区域内,可考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是案件复杂,涉及刑事辩护等,那律师可能更合适。 相关概念: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符合特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律师: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