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先收费还是后收费?


律师收费既可以先收费,也可以后收费,这通常由律师和当事人协商确定 。 先收费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也就是在委托律师办理业务之初,委托人就要支付约定的律师费。一般在案件事实相对清晰、法律关系明确、客户对律师服务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会采用这种方式。比如一些简单的民事合同纠纷案件,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律师收费后能安心投入案件处理,提前开展调查取证、准备诉讼材料等工作。这种方式能让律师提前获得报酬,在经济上有保障,从而更全身心地投入案件处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多种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在这些服务场景下先收费的情况很普遍。 后收费,一般指风险代理收费,是根据案件结果按约定比例收取费用。比如在胜诉或达到约定目标时,按约定比例从执行到位或挽回的损失中收取。常见于一些复杂、难度较大的案件,当事人经济状况不佳等情况。对于当事人来说,在案件开始时无需承担高额费用压力,在案件有结果后再付费。不过风险代理收费的比例通常有一定限制,不同地区、不同案件类型有所差异。实行市场调节的律师服务收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收费方式等,只要不违反行业标准和市场标准即可。 总之,不管是先收费还是后收费,双方都应当在委托代理合同中明确约定收费标准和方式,这样可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概念: 风险代理收费:是指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时,只收取基础费用,其余服务报酬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就委托事项应实现的目标、效果和支付律师服务费的时间、比例、条件等先行约定,达到约定条件的,按约定支付费用;不能实现约定的,不再支付任何费用。 政府指导价: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在律师收费中,部分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目的是规范收费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 市场调节价:是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对于律师事务所提供的一些法律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律所和委托人根据多种因素协商确定收费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