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有谅解书和没有谅解书有什么区别?
我前段时间开车出了交通事故,撞人了,现在对方家属在考虑要不要出谅解书。我不太清楚有谅解书和没谅解书到底会有啥不同,对后续的处理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想了解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展开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谅解书是指受害人或其家属对肇事者的行为表示谅解,并出具的书面文件。有无谅解书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 从刑事诉讼角度来看,如果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谅解书在量刑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而取得谅解书属于从轻处罚的情节之一。一般来说,有谅解书,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对肇事者从轻处罚,比如原本可能判处实刑的,可能会判处缓刑;或者在原本量刑幅度内适当降低刑期。例如,在交通肇事罪中,如果肇事者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书,法官可能会在法定刑内选择较低的刑期进行判决。相反,如果没有谅解书,法院在量刑时就少了一个从轻考量的因素,肇事者可能会面临相对较重的刑罚。 在民事赔偿方面,谅解书虽然不直接影响赔偿金额的确定,但它往往与赔偿情况相关联。通常情况下,肇事者积极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才有可能获得谅解书。而赔偿的金额和方式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来确定的,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如果肇事者取得了谅解书,说明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可能达成了比较好的协商结果,受害人或其家属更愿意配合后续的处理。但如果没有谅解书,可能意味着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存在分歧,受害人或其家属可能会通过更严格的法律程序来追讨赔偿,这可能会给肇事者带来更多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从社会影响和心理层面来看,有谅解书有助于缓解受害者家属的愤怒和不满情绪,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肇事者来说,也能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更好地接受改造和回归社会。而没有谅解书,受害者家属可能会持续表达不满,对肇事者的社会形象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