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在法律上有什么作用?
我之前和人起冲突,不小心造成对方受伤,现在想积极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但我不知道这样做在法律上有啥用,会不会对后续处理有影响,所以想了解下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在法律层面到底有什么意义。
展开


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在法律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从刑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时,表明其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一定的认识和悔悟,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这意味着积极赔偿可能会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量刑时得到从轻处理。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是侵权人应尽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积极履行赔偿义务,有助于恢复被害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使其生活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此外,积极赔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缓解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愤怒和不满情绪,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身来说,积极赔偿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重新开始生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