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高利贷会如何判决?


在探讨法院对高利贷如何判决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高利贷。高利贷就是民间借贷中,出借人收取的利息远高于正常水平的贷款。根据2020年第二次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当高利贷纠纷闹到法院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决。首先,对于本金部分,这是借款人实际从出借人那里拿到手的钱,法院通常会认定借款合同中这部分本金的借贷关系是有效的,会判决借款人偿还本金。比如,张三向李四借了1万元,这1万元本金在合法范围内,法院会支持李四要求张三偿还本金的诉求。 其次,关于利息部分,这是处理高利贷案件的关键。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那么法院会支持出借人按照约定利率主张利息。然而,如果约定利率超过了这个标准,超过部分的利息法院是不会支持的。举例来说,假如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85%,四倍就是15.4%。若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是20%,那么法院只会支持15.4%的利息,超过的4.6%部分利息,出借人无法通过法院强制借款人支付。 此外,如果在借款过程中存在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法院会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比如,王五说借给赵六1万元,但实际只给了9500元,提前扣除了500元利息,那么法院会认定本金是9500元,而不是1万元。 在高利贷纠纷中,如果出借人采取暴力催收等违法手段,借款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借款人在面对高利贷纠纷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还款记录等,以便在诉讼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之,法院在处理高利贷案件时,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合法的借贷关系,同时对超过法定标准的利息不予支持,确保借贷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