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离婚是怎么判的?


在离婚案件中,法院通常会优先进行调解。调解是法院在审理婚姻关系解除及家庭纷争案件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的一种方式。法院的调解工作会深入聆听双方的需求与期望,推动理性对话,梳理核心矛盾,提出可行建议并把握权益平衡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也指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要是调解过程顺利,法院会出具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调解协议。若调解未成功,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决。法院判定是否准予离婚的关键在于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像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以及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或者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等情况,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在判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以子女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考虑孩子的年龄、生活环境、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比如,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存在特殊情况的除外;对于八周岁以上的子女,会尊重其真实意愿。 财产分割方面,法院会先确定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哪些是个人财产。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一般是均等分割,但也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比如一方存在过错行为导致离婚,在财产分配上可能会少分。 相关概念: 诉讼内调解:是指在整个诉讼过程之中进行的调解,像离婚案件中在诉讼进程里的调解就属于此类。 法定离婚情形:就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出现这些情况并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当准予离婚的情形,如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