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原告在二审中会怎么判?


在离婚案件中,二审的判决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二审是指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二审的判决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也就是说,如果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没有问题,二审大概率会维持原判。比如在离婚案件中,一审法院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依据明确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的,双方的举证质证也都符合程序,那么二审就可能维持一审的财产分割判决。 二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比如一审法院在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事实上出现偏差,或者在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等法律规定时出现错误,二审法院就可能会改判。如果原告在一审中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被告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而一审法院未予以充分考虑,二审法院可能会根据新证据改判离婚,并支持原告的损害赔偿请求。 三是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例如一审法院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数额认定不清,没有对相关债务的真实性和用途进行深入调查,二审法院可能会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也可能自己查清事实后直接改判。 四是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比如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遗漏了对夫妻一方名下的重要财产进行审查,二审法院就会发回重审,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离婚原告来说,二审的判决结果取决于一审判决的情况以及原告在二审中提供的新证据和理由。如果想争取更有利的判决,原告需要在二审中积极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