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后无力偿还债务该怎么办?
我之前因为一些经济纠纷被法院判决偿还债务,但我目前确实没有能力偿还。我很担心会因此面临更严重的后果,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有什么合法的解决办法吗?
展开


当法院判决后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以下从不同情况为您详细介绍应对办法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暂时无力偿还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暂时没有能力还钱的情况,此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所以,债务人可以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尝试达成分期还款的协议。比如约定每个月偿还一定的金额,逐步还清债务。债权人同意这种方式的话,既能给债务人时间去筹集资金,也保障了债权人最终能收回欠款。 其次是永久无力偿还的情况。如果债务人真的是完全没有财产可供偿还,那么只能就债务人现有的个人财产来清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执行程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询、冻结、划拨等操作。若债务人确实没有财产,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过,一旦发现债务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债权人随时可以再次申请恢复执行。 另外,无论债务人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都应该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如果债务人故意隐瞒财产、转移财产,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就意味着,逃避执行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总之,在法院判决后无力偿还债务时,债务人要积极与债权人沟通,配合法院执行,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