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网络诈骗会怎么判刑?


出境网络诈骗的判刑,需要根据诈骗金额、犯罪情节等多种因素来确定,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从诈骗金额方面来看: - 若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一般是指诈骗金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不同地区标准可能有所差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比如,某人出境实施网络诈骗,骗取他人财物4000元,就可能在此量刑幅度内受罚。 - 数额巨大,通常指诈骗金额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诈骗金额达到5万元,就可能被判处3 - 10年有期徒刑。 - 数额特别巨大,一般是诈骗金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例如,诈骗金额达到80万元,可能会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其次,在无法查实具体金额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也应视为“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 发送诈骗信息数量超过五千条,或者拨打诈骗电话次数超过五百人次; - 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且页面浏览量累计超过五千次; - 一年内出境前往诈骗窝点的累计时间超过30日,或者多次出境前往诈骗窝点。 此外,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认定也会影响判刑。一般来说,提出犯意者、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处罚相对较重;而随声附和、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或者首次参加、参加次数少、实施行为强度小、技巧不熟练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处罚相对较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