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分割公证费是如何收取的?


财产分割公证费的收取不是固定统一的,通常会依据财产的价值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常见的收费方式。一种收费标准是:标的额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1%的比例收取;标的额超过10万元至50万元(含5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8%的比例收取;标的额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6%的比例收取;标的额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含2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5%的比例收取;标的额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4%的比例收取;标的额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3%的比例收取;标的额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1%的比例收取。 还有一种收费标准为:标的额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部分,收取比例为0.25%,不足160元的,按照160元收取;5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本数,收取0.2%;500万元至1000万元部分含1000万元本数,收取0.16%;1000万元至2000万元部分含2000万元本数,收取0.12%;2000万元至5000万元部分含500本数,收取0.08% 。 不过要注意,具体收费标准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公证机构而有所差别。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收费标准可能相对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收费可能相对低些。不同的公证机构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收费标准和方式,有些会按固定金额收费,有些按比例收费。此外,要是涉及大量不动产等特殊财产,或者是简单的财产分割公证,可能会有固定收费标准或者优惠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财产分割公证收费数额,但规定了公证机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公证费。所以在办理财产分割公证时,建议您咨询当地的公证机构,了解详细准确的收费标准和相关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