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刑事拘留后多久才能放出来?


帮信罪刑事拘留后释放的时间和情况需要分不同情形来看: 首先,从拘留期限来说,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这是因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 而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即对于这类特殊情况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再加上检察院审查批准的7日,总共最长37日。也就是说,帮信罪刑事拘留最长37天,37天后如果不放人,通常就会被逮捕。 其次,再看释放的具体情形: 1. 经调查没有犯罪行为的,予以释放。如果在后续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并没有实施帮信罪相关的犯罪行为,那么就不应继续对其进行羁押,应当立即释放。例如,一开始被怀疑为帮信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其技术服务与犯罪行为并无关联。 2. 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予以释放。比如当事人虽然有一定的行为,但根据法律规定,由于年龄、精神状态等原因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种情况下也会释放。例如,当事人在实施相关行为时,属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 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办理取保候审释放。帮信罪的嫌疑人如果符合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情形的,能够申请取保候审。例如,犯罪情节较轻,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来源,能够保证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的嫌疑人,经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后释放。 4. 符合逮捕条件,但有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的,办理监视居住手续,予以释放。比如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虽然从犯罪情节上看符合逮捕条件,但基于人道主义和实际执行的考虑,会办理监视居住手续后释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超过了37天,说明人大概率已经被逮捕了,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放出率”(如主动变更为取保等)通常是比较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