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传播谣言会被拘役多久?


传播谣言被拘役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会依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首先,在法律上有不同罪名涉及传播谣言的情况。比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将其作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此罪。量刑有两档,第一档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档若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还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实际案例来看,2020年2月7日下午,被告人赵某某出于好玩和希望延长放假时间的目的,下载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微信页面截图,篡改并延长了复工时间,并将虚假信息发布到微信群中,其中部分虚假信息被多名网友转发至朋友圈和微信群,造成该虚假信息被广泛传播,影响疫情防控正常秩序。2020年5月11日上午,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该疫情期间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案,被告人赵某某被认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并判处拘役六个月。 所以说,如果传播的谣言属于上述法律规定范围内,且达到相应犯罪程度,可能面临不同时长的拘役。如果是轻微的,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个量刑幅度内,拘役可能是几个月等情况;如果造成严重后果,那就会在更重的量刑档。但具体最终被拘役多久,要经过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事实、证据等综合判定。 另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周期也会影响最终确定拘役的时间。普通类型的刑事案件一般需要大约七个月的审理周期才能做出审判结果。公安部门阶段,指派于犯罪现场的警方拘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长达37天,逮捕之后的侦查羁押期通常为两个月;检察院阶段,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法院阶段,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对于重大且复杂的案件,审理时间会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