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当庭宣判后多久会被收监?


取保候审当庭宣判后收监的时间不是固定马上执行的,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有人对判决结果上诉,那么被告需要在看守所等待二审裁决,在二审结果出来之前不会收监。 要是没有人上诉,时间线大致是这样的:一审刑事判决书生效需要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 。过了上诉期判决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之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所以正常情况下,从判决生效到实际收监大概一个月左右,但实践中看守所可能会因凑够一定人数等情况导致送监稍有延迟。 另外,收监与否和判决结果密切相关,如果被判有期徒刑、拘役等实刑,在判决生效后一般会收监;不过要是被判缓刑,通常就不会马上收监,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就不用收监。要是被判定无罪或者免于刑事处罚,那就当场释放。还有,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也可能面临提前收监。 相关概念: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实刑:指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等,需要在监狱或看守所等执行场所实际执行刑罚。 缓刑: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在考验期间内没有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 上诉: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