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是如何认定疲劳驾驶的?
我开车跑长途,中途就眯了一会儿,结果被交警拦住说我疲劳驾驶。我不太明白,交警到底是依据什么来认定疲劳驾驶的呢?是看开车时间,还是有其他的判断标准?我就想弄清楚这个事儿,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误会。
展开


交警认定疲劳驾驶主要基于多方面的考量。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从法律依据上来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可认定为疲劳驾驶。这是一个较为明确的时间标准,它为交警认定疲劳驾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交警除了依据时间标准外,还会根据驾驶人的具体表现来综合判断。例如,观察驾驶人的精神状态,如果驾驶人眼神迷离、频繁打哈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这些外在表现也可能会让交警怀疑其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此外,若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如频繁压线、车速忽快忽慢、不能保持安全车距等,也可能被认定为疲劳驾驶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驾驶时间未达到4小时,但如果驾驶人有明显的疲劳迹象,交警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其疲劳驾驶。因为疲劳驾驶的危害主要在于影响驾驶人的安全驾驶能力,而不是单纯取决于驾驶时间的长短。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驾驶人在感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