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孩子报警后派出所会如何处理?


当发生家暴孩子的情况,报警后派出所一般会按照以下流程和方式进行处理: 首先是出警制止。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会迅速出警赶到现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制止正在进行的家庭暴力行为,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不再受到进一步的侵害。这是为了避免孩子继续遭受身体上的伤害,也是处理此类案件的第一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 接着是调查取证。到达现场后,民警会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询问孩子、施暴者以及其他可能在场的证人,记录相关情况。同时,他们会查看孩子身上是否有明显的伤痕,如果有,会进行拍照、录像等固定证据的工作。对于现场可能存在的其他物证,比如施暴工具等,也会进行收集和保存。这些证据对于后续判断是否构成家暴以及如何处理案件非常关键。 然后是伤情鉴定。如果孩子受伤,派出所会根据情况安排孩子进行伤情鉴定。伤情鉴定的结果分为不同等级,如轻微伤、轻伤、重伤等,不同的伤情等级对应着不同的法律后果。根据《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再之后是批评教育和出具告诫书。如果家暴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派出所会对施暴者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严重性。同时,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条,派出所可以出具告诫书。告诫书会记录施暴者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禁止施暴者再次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最后是治安处罚或刑事立案。如果家暴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比如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等情况,派出所会对施暴者给予治安拘留、罚款等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家暴行为构成犯罪,如造成孩子轻伤以上伤害等,派出所会依法刑事立案,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派出所还会与社区、民政等相关部门协作,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救助和保护,比如联系临时庇护场所等,确保孩子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