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利润率该怎么计算?


经营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每一元销售收入能带来多少营业利润。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并没有专门针对经营利润率计算方法的强制性法律条文,但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税务申报等经营活动时,需要依据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保经营利润率等财务指标计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经营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经营利润率 =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公式中的两个关键概念。营业利润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再加上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最后减去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而营业收入则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举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为100万元,营业成本为60万元,税金及附加为5万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共计15万元,其他收益、投资收益等为5万元,没有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那么它的营业利润 = 100 - 60 - 5 - 15 + 5 = 25万元。根据经营利润率的计算公式,该公司的经营利润率 = 25÷100×100% = 25%。这意味着该公司每获得100元的销售收入,就有25元的营业利润。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财务处理中,相关会计准则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对企业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企业需要按照这些规定准确计算营业利润和营业收入,进而得出真实可靠的经营利润率。同时,在税务申报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等的核算要符合税法规定,否则可能面临税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