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支付的税费该怎么算?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中支付的税费这一项体现了企业在该时期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里所涉及的税费范围。支付的税费主要包括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等,也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接下来介绍计算方法。一般有直接法和分析填列法。 直接法就是根据企业实际缴纳税款的相关凭证,将各个税种的缴纳金额进行汇总。比如,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缴纳增值税10万元,消费税5万元,所得税20万元,其他小税种合计3万元,那么支付的税费就是10 + 5 + 20 + 3 = 38万元。 分析填列法相对复杂一些,它需要结合企业的会计账簿和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增值税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等科目来分析计算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对于其他税种,也可以根据相应的明细科目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考虑期初和期末的税费余额情况。如果期初有未交的税费,本期缴纳时要包含这部分;如果期末有未交的税费,要从本期计提的税费中扣除。例如,某企业本期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50万元,进项税额30万元,期初未交增值税5万元,期末未交增值税3万元,那么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 =(50 - 30)+ 5 - 3 = 22万元。在计算支付的税费时,要对各个税种都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汇总得出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确保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税费数据准确无误。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也能为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