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车辆肇事逃逸该怎么处理?


如果遇到对方车辆肇事逃逸,不要慌,以下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立即报警。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报警能让交警及时赶到现场处理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以报警是法定要求,也是保障后续权益的基础。 其次,要尽量保护好现场。要是有伤员,得赶紧抢救并拨打急救电话。要是因为抢救伤员变动了现场位置,一定要标明。比如可以用石头、树枝等在周围做好标记,方便交警后续勘查事故情况。 然后,尽可能保留事故现场的证据。积极配合交警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与检验,多给交警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像车辆颜色、车型、车牌号码等,帮助交警尽快找到逃逸车辆和司机。如果自己车辆有车损险或是人身意外险等保险险种,也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 接着,就是等待案件侦破。虽然逃逸者可能想逃避法律责任,但终究会被抓到。在这期间,如果出现无法支付医疗抢救费用等情况,可以向交管部门反映,通过交管部门向道路交通事故救济基金申请支付必要的医疗抢救费用。 最后,要保留好相关单据。受害人在遭受事故后所发生的人身损害的医疗单据、财产损失单据等,一直保留到查清事故的赔偿义务主体后,通过和解、调解或是诉讼的途径向其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肇事逃逸者,法律也有相应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若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若属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逃逸的,还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