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肇事逃逸会怎么处理?


报警后肇事逃逸的处理流程和涉及的法律后果如下: 首先,报警后的处理流程方面。如果涉及人员伤亡,报警者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确保伤者能得到及时救治 。同时,要尽可能保护好事故现场,比如在不影响救援的情况下,用手机拍照记录事故现场全貌、车辆位置、碰撞痕迹等证据。交警部门接到报警后,会迅速赶到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接着,交警会对事故现场进行仔细的勘验、检查,收集相关证据,还可能会扣留事故车辆,不过会妥善保管以备核查。之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来明确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其次,肇事逃逸者需承担的责任: -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逃逸者要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车辆维修费用、人身伤害的医疗费、误工费等。 -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另外,在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其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还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 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后,作为受害者,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妥善保管好所有与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有关的医疗单据、维修发票等相关凭证。等事故责任认定清楚后,可以先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赔偿事宜,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生效后对方不履行,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肇事逃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害者也应积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