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交通事故纠纷该如何处理?


当产生交通事故纠纷时,有多种处理方式。 首先是协商,这是双方直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争取达成一致。这种方式比较便捷,成本也低,还能避免复杂的法律程序。不过要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比如两车轻微剐蹭,双方对事故责任和赔偿金额没有太大争议,就可以现场协商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进行协商。 其次是调解。可以向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调解机构申请。调解人员会依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交警部门调解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他们熟悉事故情况,能依法依规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相对灵活,调解员经验丰富;法院调解则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成功可快速解决纠纷,避免后续诉讼麻烦。 最后是诉讼。要是协商和调解都没办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和证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虽然诉讼程序复杂,耗时耗力,但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处理纠纷时,要及时向警方报案,并要求开具交通事故证明文件。如果对证明有异议,应及时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审查申请核实。 相关概念: 交通事故: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在运动中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