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如何进行申报?


个体工商户申报主要涉及税务申报和工商年报申报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说税务申报。税务申报是个体工商户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 个体工商户税务申报分为定期定额征收和查账征收两种方式。对于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税务机关会根据其经营情况核定一定时期内的应纳税额,个体工商户只需在规定期限内按核定税额缴纳税款即可。一般可以通过税务机关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行自动扣缴,也可以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缴纳手续。 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则需要自行建账核算,按照实际经营收入和成本等情况计算应纳税额。通常需要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年度终了后,还需要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申报时,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网上申报或到办税服务厅现场申报。网上申报需要先在税务机关进行注册登记,获取登录账号和密码,然后登录电子税务局,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相关申报信息并提交。 再说工商年报申报。工商年报是个体工商户每年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上一年度年度报告。依据《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直接向负责其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当年开业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自下一年起报送。 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年报申报。登录该系统后,选择所在地区,点击“企业信息填报”,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络员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验证登录。登录成功后,按照系统提示依次填写基本信息、行政许可情况、网站或网店信息、资产状况信息等内容,确认无误后提交并公示。如果个体工商户未按照规定期限报送年度报告,将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可能会对个体工商户的信用和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