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应该如何界定,放高利贷违法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高利贷是如何界定的。通俗来讲,高利贷就是指那些贷款利率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借贷行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高利贷的界定有明确的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这样的借贷就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放高利贷是否违法的问题。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一般并不构成犯罪。但是,放高利贷过程中可能伴随的一些行为,是违法甚至犯罪的。例如,如果在放高利贷过程中,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进行讨债,就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殴打他人等行为,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拘留、罚款等。如果情节严重,构成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等犯罪的,将依据《刑法》进行刑事处罚。 此外,如果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还会构成高利转贷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所以,放高利贷本身虽然不一定违法,但与之相关的很多行为可能会触碰法律红线。在进行借贷活动时,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应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