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和居民的身份如何确定?
我不太清楚自己到底算村民还是居民。我住在农村,但在城市工作,平时生活也有一部分在城市。村里有一些福利政策,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享受,想知道村民和居民的身份是按照什么来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展开


村民和居民身份的确定在法律层面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来说村民身份的确定。村民通常是指居住在农村,且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参与农村集体事务和享有相关权益的人员。判断是否为村民,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一般来讲,出生时,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本人依法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的,就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例如,孩子出生在某村,父母都是该村村民,孩子自然就具有该村的村民身份。此外,因婚姻、收养关系,依法将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的人员,也可取得村民身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接着看居民身份的确定。居民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某个城市或城镇居住,持有当地户口或者符合当地居住条件的人员。居民身份的认定主要以户籍登记为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在城市中,居民通过社区等基层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比如,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障、教育资源等。 综上所述,村民身份侧重于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联,而居民身份主要基于户籍登记和城市居住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