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怎样才算立案了?
我有个案子一审结束后我打算上诉进入二审,但是不太清楚二审到底怎么样才算是立案了。是交了上诉状就算,还是有其他的标准呢?我很担心如果没搞清楚立案标准,耽误了后续的流程,想问问二审立案的具体判定标准。
展开


在法律程序里,二审立案有其明确的判定标准和流程。 二审立案的第一步,是当事人提出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时,需要提交上诉状,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上诉状提交之后,原审人民法院会对上诉状进行审查。法院会查看上诉状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提出等。如果上诉状内容不符合要求,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进行补正。只有上诉状符合规定,原审人民法院才会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后,会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第二审人民法院收到这些材料后,会进行正式的审查。当二审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受理该上诉案件时,就意味着二审正式立案了。通常情况下,二审法院会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等法律文书,以此来告知当事人案件已经立案。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交了上诉状就算立案,而是要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法定程序和法院的审查后,收到法院的受理通知,才算是二审立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