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找到肇事逃逸的证据信息?


要找到肇事逃逸的证据信息,有多种途径。首先得了解什么是肇事逃逸,它是指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而选择逃离现场的行为。以下八种情形将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当事人认为自身无责而擅自离开现场;报案后未履行现场等待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 从证据查找角度来说,查看行车记录仪是个好办法。要是自己车辆或者事故附近其他车辆有行车记录仪,它能记录前方车辆行驶情况,即便环境模糊,也能观察往来车辆,追踪线索。若没有行车记录仪,还可以去查询附近监控录像。如今监控分布广泛,就算是非繁华地段也可能有安装。要是调阅监控有困难,可以找警方协助,警方能根据线索确定车辆编号,进而追踪到车主。此外,还可以拨打110或122报警电话,警方能获取全面车辆事故信息并负责追捕工作。 在寻找证据过程中,也有一些法律依据作为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这一规定说明交通事故认定书是重要证据,而警方会基于多方面调查来制作。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表明肇事逃逸后果严重,也从侧面说明找到证据确定逃逸行为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条规定明确了肇事逃逸在不同后果下对应的刑罚,也提醒我们要积极寻找证据,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另外,除了上述方法,寻找物证人证也很关键。物证主要包括因交通事故受损的物品,这些物品应当保留原物,如果保留原物有困难,比如受客观条件限制等,也可以通过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人证方面,可以询问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了解肇事车辆的特征、逃逸方向等信息。 相关概念: 交通事故逃逸:指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肇事者因违反交通规则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所构成的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