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该如何申请法律救济并详解起诉程序?


如果遇到借钱不还的情况,申请法律救济并进行起诉,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确定管辖法院。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该向哪个法院去起诉。一般情况下,原告可以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是被告住所地和他经常住的地方不一样,那就向他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是被告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都离你很远,不方便,这种时候也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里对此有相关规定。 接着要写起诉状。民事起诉状里得包含这些内容:原告、被告的基本情况,要是你知道被告下落不明,得在诉状里注明,并且尽可能提供被告的信息和原户籍地;然后是诉讼请求,得写得具体明白,比如要求对方还钱,要写清楚还多少;事实和理由部分,就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告对方,这是对你诉讼请求的证明和支持;最后要由原告签名或盖章,并写上时间。如果写起诉状实在有困难,也能口头起诉,法院会记录下来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然后要整理证据。在这一步,我们要准备好证据资料,制作证据清单。对于借钱不还这类案子,通常要提供借条、转账记录、催款记录等能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的证据,要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借款过程,比如什么时候借的、有没有催对方还钱、对方有没有还过款等情况。证据主要证明两点,一是借款合意,就是双方达成借钱的一致想法,像微信、短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借条,欠条这些都能证明;二是支付凭证,就是把钱给对方的材料,比如转账记录,银行流水,收条,证人证言等。 再就是立案环节。要到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提供证据。法院立案庭会在七天内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就会办理立案手续;不符合的,会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立案之后是交费。当事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要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要是确实有困难,能在预交期内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要是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没被批准还不预交的,法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之后就是等候审理判决。立案手续完成后,案件由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当事人要服从法院的各项安排。一般案件6个月法院审结,要是6个月审不完,经过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再延长6个月。结案后别忘记到法院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如果对方在法院判决规定的时间内没还钱,那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首先要向法院提出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法院受理后就会开展相关执行工作。 相关概念: 被告住所地:就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 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判决的请求,明确表达自己希望通过诉讼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证据清单:是对所提交证据的一个汇总列表,清晰记录每个证据的名称、来源、证明内容等信息。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