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酒驾撞车对方弃车逃跑,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以及逃逸者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遇到酒驾撞车对方弃车逃跑的情况,需要明确不同主体的应对方式以及逃逸者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以下为您详细解答: **一、受害者的应对措施** 当肇事者逃逸时,受害者应当立即报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及时报案可以让警方尽快介入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比如事故现场的痕迹、目击者的证言等,这些对于后续确定事故责任和追究逃逸者的法律责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逃逸者行为的认定及处罚** 1.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在明确知晓交通事故发生的前提下,若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避事故现场;或者当事人自认为对事故无责任从而驾车离开现场;以及被怀疑存在饮酒、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即便事后报案并承诺等候处理,但又弃车逃离现场不久后再返回;或者将伤者送医后未报案且无故从医院消失;在接受审查阶段潜逃;现场否认事故发生但证据证明其应知事故发生;协商不成或赔偿明显不足且未留真实资料强行撤离现场等情况,均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2. **不同情况的法律处罚**: - **酒驾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如果酒精测量结果显示每100毫升酒精含量低于20毫克,虽不构成酒驾犯罪,但弃车逃跑为逃避赔偿责任的,则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还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酒驾肇事逃逸构成犯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例如,酒驾撞车后逃逸,导致伤者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逃逸者就可能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三、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九十一条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条文明确了酒驾和交通肇事逃逸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应的处罚标准,旨在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