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怎样存钱在父母名下才属于自己的财产?


在婚姻关系中,搞清楚婚后存钱到父母名下怎样才算个人财产,对财产归属认定和权益保障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概念。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比如双方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而个人财产则是指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或者根据法律规定属于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同时,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若想婚后存钱在父母名下仍属于自己的财产,有几种可行办法。一是签订赠与协议。夫妻双方可以签订一份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表示这笔钱是一方赠与给自己父母的,并且仅属于赠与人一方对其父母的赠与,与另一方无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只要赠与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赠与协议就是有效的,这笔钱也就属于赠与人一方父母的财产,间接属于赠与人一方的财产权益。 二是证明资金来源为个人财产。如果这笔钱的来源是一方的婚前财产,或者是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等明确属于个人财产的资金,那么可以通过银行转账记录、财产证明等证据,证明该资金的性质为个人财产。即使将其存入父母名下,在法律上仍然属于个人财产。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存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是进行财产公证。夫妻双方可以到公证机构对这笔财产进行公证,明确其归属为一方个人财产。公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财产归属约定,在法律上会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