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未成年是怎么判刑的?


电信诈骗未成年的判刑情况需要分不同年龄段来看。 首先,如果是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电信诈骗,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诈骗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不过,会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法律给予了一定的宽容和保护。相关法律依据是《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些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电信诈骗不在此列。 而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电信诈骗,应当就诈骗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考虑到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关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相关概念: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有期徒刑: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 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 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