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该怎么定名称?


确定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的名称并不是随意的,它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经营范围的概念。经营范围是指企业可以从事的生产经营与服务项目,它反映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经营方向,是企业业务活动范围的法律界限。 在我国,确定经营范围名称要依据《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包含或者体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征。也就是说,如果你企业名称中有“贸易”字样,那么经营范围中就应该有与贸易相关的业务内容,比如货物的销售等。 一般来说,确定经营范围名称可以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不同的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你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从事的业务,从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行业分类名称。例如,如果你从事服装零售业务,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对应的就是“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这一类别。 此外,经营范围分为一般经营项目和许可经营项目。一般经营项目是指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就可以自主经营的项目,这类项目的名称确定相对较为直接,按照实际业务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选取合适的名称即可。而许可经营项目是指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的项目,在确定这类项目的经营范围名称时,要严格按照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上核准的内容来写。比如,如果你要从事食品销售,就需要先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然后经营范围名称就要按照许可证上的内容来确定,可能会是“预包装食品销售”“散装食品销售”等。 同时,在确定经营范围名称时,语言要规范、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含混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如果表述不准确,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办理相关手续、接受监管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问题。总之,确定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名称需要认真对待,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