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专利侵权该如何解决?


当遇到新型专利侵权的情况时,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指的是专利权人与侵权人直接就侵权问题进行沟通和谈判。双方可以就停止侵权行为以及赔偿损失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而且有利于保持双方后续的合作关系。不过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如果侵权人不愿意配合协商,或者双方在赔偿等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协商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是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它们有权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如果认定侵权成立,会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若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服,还可以在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最具强制力的解决方式。专利权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专利权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拥有合法有效的专利权,以及侵权人存在侵权行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一旦判决生效,侵权人如果不履行判决,专利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