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轨离婚财产会怎么判?


在母亲出轨导致离婚的情况下,财产分割一般按照以下规则进行: 首先是财产性质的区分。夫妻个人财产,在离婚时是不参与分割的,仍然归各自所有。比如母亲婚前自己购买的房产、车辆,或者是明确由一方继承或赠与一方的财产等,都属于个人财产。 而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这意味着,如果父母能就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一致,比如房子归谁、存款如何分配等,那么就按照他们商量好的来。要是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就需要法院来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一般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一般均等分割原则,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是要进行均等分割的,双方对共同财产拥有平等的处理权利。像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车辆,以及共同积累的存款等,在分割时通常会考虑平均分配。 二是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因为母亲存在出轨的过错行为,法院在进行财产分割时,会对无过错的父亲给予适当照顾。不过这种“照顾”不是绝对地让父亲多分很多财产,而是在具体分割过程中,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倾斜。例如在分割房产时,可能会在评估价值等方面对父亲稍作偏向。 三是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法院会全面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对家庭的贡献以及抚养子女的需求等情况。比如父亲经济比较困难,同时还需要承担抚养子女的重任,那么法院在财产分割时,就很可能会给予父亲适当照顾,以保障其和子女后续的生活。 另外,主张对方存在出轨过错的一方,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像聊天记录,能清晰显示出轨相关的对话内容;照片,能直观呈现出轨的相关场景;证人证言,能从第三方角度证明出轨事实等。 相关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在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同时,依照法律规定或夫妻约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的个人所有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