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谅解书是否有用?


在诈骗案件中,谅解书是有一定作用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谅解书的概念。谅解书是被害人或其家属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并造成损害后,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的真诚悔悟、积极赔偿等表现,而对其表示谅解所出具的一种法律文书。它体现了被害人或其家属对犯罪行为的宽容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宽恕态度。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得被害人谅解,属于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的情节。也就是说,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量刑时会将被害人的谅解作为一个考虑因素。 在诈骗案中,谅解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量刑方面。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弥补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且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适当从轻处罚。例如,原本可能判处较重的刑罚,因为有了谅解书,可能会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谅解书并不是可以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免除刑事处罚的“免罪金牌”。诈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最终还是要依据法律和具体的犯罪事实来确定。 此外,谅解书的作用还可能体现在刑事诉讼的其他环节。在一些情况下,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可能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是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如果犯罪嫌疑人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可能会增加其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同时,在一些轻微的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赔并取得谅解,检察机关也有可能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总之,诈骗案中的谅解书是有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和刑事诉讼进程,但它不能改变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基本的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