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是否需要当事人过去?
我和别人有点纠纷,准备走法律程序,听说有诉前调这个环节。我工作特别忙,很难抽出时间去现场。所以想问问,诉前调一定要当事人过去吗,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呢?
展开


诉前调指的是在正式起诉之前,由相关调解组织或法院等机构介入,对纠纷双方进行调解,尝试让双方达成和解,解决争议的一种程序。 一般情况下,诉前调是需要当事人过去的。因为当事人是纠纷的直接参与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最为清楚。让当事人到场,可以让调解员直接听取双方的诉求、意见和理由,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纠纷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诉前调作为调解的一种形式,同样遵循自愿和查明事实的原则。当事人到场参与调解,就是为了保证调解能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当事人无法亲自过去。比如当事人因身体原因无法行动、在外地且交通不便等。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前调。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代理人可以在委托权限内代表当事人表达意见、参与调解。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些地方也支持通过线上视频等方式参与诉前调,这也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便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